黔北经济网一黔北经济门户资讯平台

详细内容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遵义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时间:2022-07-07     【转载】   来自:遵义市人民政府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21〕83号)精神,切实推进遵义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能力,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中的服务保障作用,为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聚焦重点,服务发展。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聚焦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以及防灾减灾需求,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保障作用。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明确部门职责,着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推进的人工影响天气格局。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统筹协调发展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挥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开展冰雹防控、抗旱增雨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精准作业能力。

坚持安全至上,防控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落实监管措施,夯实安全基础,提升安全水平,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监管机制,提高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机构健全、组织完善、投入稳定、布局合理、技术精良、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现代化水平和精细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安全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达到10000平方千米以上,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达到3400平方千米以上。

二、加强重点领域保障,提升作业效益

(一)加强冰雹灾害防御。在冰雹易发区和主要冰雹路径关键区域布局人工影响天气炮站或流动作业点。新增自动化火箭、地面播撒装置等作业装备,增强冰雹灾害防御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强化农业保障服务。加大农业重点区域、关键农事季节的增雨、防雹作业力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科学布局气象监测设备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气象、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推进基层农业服务站点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的共建共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针对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大娄山山脉生态保护需求,加大少雨季节人工增雨作业,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在水源涵养、植被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火险防范等方面的作用。针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建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推进水电增蓄服务。针对乌江流域、芙蓉江流域等流域水力发电需求,加强少雨枯水期人工增雨作业,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水库增蓄水方面的作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供电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构建现代化业务体系,增强作业能力

(一)提升监测能力。合理布设人工影响天气探测设备,建立大气垂直观测系统和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提升新一代天气雷达等产品分析应用能力,提高冰雹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提升作业能力。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布局,推进地面固定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逐步调整和搬迁不具备作业条件的作业站点,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作业装备。推进火箭、高炮等作业装备标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改造,购置自动化火箭移动发射系统,提升地面作业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提升指挥水平。深化雷达资料应用,建设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实现智能识别、科学指挥、精准作业、定量评估。加强部门协作,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申报效率和批复及时率,提升市、县综合指挥调度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遵义新舟机场、遵义茅台机场)

(四)提升创新能力。针对冰雹灾害预报和监测预警、冰雹早期识别、雷达探空资料分析应用等核心关键技术,以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信息化与作业指挥系统平台建设等,强化科技创新和创新团队建设,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提升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科技与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健全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作业安全

(一)落实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属地和行业监管职责,各县(市、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要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加强作业站点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建立人工影响天气联合安全检查机制,推动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强化重点环节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加强炮站、弹药库、作业装备等安全监控和弹药信息化管理,加强作业装备和弹药运输、存储、使用等环节安全管理,提升弹药存储、运输专业化水平,加强作业站点周边环境和安全射界保护,完善作业站点基础设施条件。(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职能和作用,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指导和统筹规划,建立上下衔接、部门协作、统筹集约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补充、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机构设置和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强化投入保障。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人工影响天气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上下游联防、现代化能力建设、作业保障和关键技术研发等,加大对重点区域或重大设施防雹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农业、烟草、生态、林业、水利、电力、保险等受益行业对人工增雨防雹的投入机制。(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科技与大数据局、市供电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专业化作业队伍建设,按照单管高炮4人、双管高炮5人、固定火箭和火箭车3人标准配置作业人员队伍,完善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政策,按规定落实养老保险、津补贴等政策,落实劳动保障制度,作业人员月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杜绝拖欠工资等现象发生。将人影作业人员纳入现有民兵队伍,由所在地乡镇政府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工影响天气人员职级、职称晋升政策。(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科普宣传。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科普宣传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气象科普基地、防灾减灾基地和科普场馆等内容建设。充分利用各类科普教育设施和载体,在城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认识。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6日


本站已支持IPv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